第十三章 到南京
于是第二天上早朝后,崇祯皇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说这几年在百官的努力下,大明的天下一切太平,税收也增加了不少。因此他决定对于百官进行赏赐,由于此时的大明朝廷是阉党执政,所以官员大多是阉党。崇祯皇帝这样做,其实也就等于对阉党进行赏赐。在他看来有这样一个措施再加上天启皇帝临终时对魏公公的嘱托,魏公公肯定会安心的。 的确,历史上魏公公在得到赏赐后确实安心的开始全心全意的辅佐崇祯皇帝来治理天上,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则崇祯皇帝只不过为了安他的心,好一下子把他给收拾掉。于是一个大明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在魏公公和崇祯皇帝之间展开了。 不过现在的魏公公在得到了孙子魏希孟的上天托梦的提醒后,对于崇祯皇帝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这是崇祯皇帝为了让他安心的举动,便配合皇帝陛下演了一出君臣和谐的好戏。 到了下午,魏希孟便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和大哥一家一起坐车赶往通州,在哪里他们汇合了锦衣卫的人之后,便打发赶车的家人把空车赶回宁国公府。 他们家刚到没多久,锦衣卫指挥使崔应元、锦衣卫理刑官孙云鹏、以及东厂理刑官杨寰便带着一众人等也到了通州的锦衣卫专用码头上。由于名义上是厂卫联合去南直隶公干,所以随行的还有五百名锦衣卫和三百名东厂的番子,除了随身所带的兵器之外,还从京城的兵工厂中挑选了二百支大明仅有的隧发枪一起用车给拉了过来。 当然他们三家的家眷也都秘密的混在众人之中也一起到来,同时根据魏公公的安排还把京城能打制燧发枪的工匠以及其他的一些工匠也给带来了二百多人。 当然名义上是厂卫在南直隶的一些行动需要工匠,不过魏公公根据孙子对崇祯皇帝的描述,知道这位皇帝其实是个腐儒,在这样的人看来,工匠属于贱民,所以他是不会留意工匠们的动静的。就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在崇祯皇帝上台后,京城工匠的待遇是直线下滑,再加上崇祯皇帝缺钱,所以那时京城工部出的兵器几乎没人敢用,因为都不合格。 所以魏公公就把京城里的工匠悄悄地给调出来了一部分让魏希孟这些人先给带上,毕竟崇祯皇帝再不注重工匠,如果一下子带走了太多的工匠还是会让人发现的,再说京城那么多的工匠,也不好一下了给带走,只能一点点的慢慢转移,所以这次就让人给带来了二百多人。 几个人汇合后,就马上安排这些人登船出发,毕竟时间是相当紧张的,早一点出发也就意味着最后能多带走一些人,也意味着能多救一些人。 在大明这个时期,厂卫的威力还是巨大的,因此一路平静的就到了南京。 到南京后,魏希孟才明白爷爷在大明的权势。由于南直隶是东林党的大本营,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东林党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了更好的震慑东林余党,也为了更好的收到商税,魏公公安排了一个专门的东厂的指挥使在这里负责,并在南京直接驻有东厂番子一千人,锦衣卫三千人,并且还设立了锦衣卫的水师三千人来查验走私。 并且在南直隶设有专门收商税和海关税的衙门,当然这个衙门也是在东厂的锦衣卫的直接管理之下,也可以说这些人员从本质上来说也属于厂卫的人。有专门的收税人员,如果抗税的话也有专门的厂卫来负责,再加上专门的走私稽查人员。可以说魏公公设立的这一套机制和后世的税务机关没什么两样。 当然也是依靠这一套机制,魏公公才能在以不交税为光荣的南直隶收上来那么多商税,如果依靠那些大明原来的官员,可能能收上来现在的一半商税就上天了,毕竟哪些官员和当地的商人关系都相当的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