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想法是好的,可惜
作为黄锦,他也不得不承认孙淡所运作的这件事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处理方式。大臣和皇帝都各退一步,在兴王的头上加一个献宇的尊号,也算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在私底下陈洪已经给他分析得很清楚了。此事涉及到皇权和相权之争。如今,嘉靖刚继位不到一年,根基不稳,皇权不张。而文官体系们的权力在武宗皇帝去世之后进一步膨胀,如今,皇帝刚登基,他们自然不肯将到手的利益退让出来。 如今的大局是,帝弱臣强。而皇帝又是一个英明神武之人,欲有所振作,自然会在大礼议一事上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若真如孙淡所筹划“那样,皇帝进一步,大臣们退后一步,给兴王的头上上一个献宇尊号。皇帝和大臣们的力量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彼此都能接受。这个朝局也会就此安稳下来。 可是,如此一来,这件大功劳就这么活生生落到孙淡手中去了。 想我黄锦惮心竭虑前后奔走,厚着脸皮连张媳的功劳都分过来一半,可最后却让孙淡得了便宜,落了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下场,如何甘心? 既然杨廷和与毛澄他们已经退让,何不再朝前跨一步,毕其功于一役?到时候,皇帝自然会念着我黄锦的好,而想不起孙淡的功劳。 好,就让我黄锦来做这个摘桃子的人吧。 想到这里,黄锦向前一步:“陛下,臣觉得别淡这事可干得有些不太干净啊。” 来也奇怪,黄锦这句话一出口,天上的雷声居然停了。只无边的雨还在沙沙落下,万物都笼罩在这片绵密的水声之中。 孙淡心中也是有些意外,转头看了过去。 皇帝却问:“孙卿这事联看就做得不错啊,怎么就不干净了呢?” 黄锦道:“如今,杨廷和与毛澄算是退让了,这明他们对陛下还是有敬畏之心的。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何不借这个机会更进一步,让他们茶应在兴献大王的尊号上再加一个皇字,改成兴献皇帝,而太后则称之为兴国皇太后。” “这……”皇帝也大为心动,一张瘦弱苍白的脸在电光中不停闪烁。 孙淡这才明白黄锦想干什么,心中却有些无奈。他已经可以肯定这是一个馊主意,杨艇和答应在兴王的尊号上加一个献宇已经算是做出了极大的让步。老杨虽然古板,可却是一个正直的人,实际上,包括毛澄在内,朝中反对给嘉靖的父亲上皇帝尊号的大臣们都是品德高洁之辈。现在之所以让步,大概也是不想将朝廷的所有精力都消耗在皇考问题上面。 这事情走到这一步,也算是各得其所,应该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至于将来,嘉靖肯定是不甘心自己的父亲只是一个藩王,肯定要给他上皇帝尊号的。不过,到那个时候,嘉靖的皇权已经巩固,也由不着孙淡来cao心。 但现在这些实在太早,也有苦苦相逼的嫌疑。以大臣们的强硬,只怕他们未必肯答应。 看来,这个黄锦是想从自己这里分功劳啊。 孙淡在大礼议一事上一直都抱着打酱油的态度,倒不介意别人来分功,将来无论生什么,自己头上的压力也了许多。可是,若换成黄锦,孙淡却大大地不高兴。 孙淡突然轻笑一声:“这事怕不好办吧?” 黄锦哼了一声:“怎么不好办了,我看既然杨廷和能够退一步就能退两步,如今既然他答应上一个献宇,再加上一个皇宇又如何?” 皇帝也突然激动起来:“对对对,辅既然已经退了一步,这明他对皇家还有基本的尊重和敬畏。联让他再退一步又怎么样呢?” 黄锦接着谄媚一笑:“陛下所言甚是,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这开价嘛总是要高一的。 实在不行,再严加i斥一番,就像那湖北乡下的水牛,只要不走,一鞭子过去,无论如何,总得要走上几步的。即便走走停停,可总归在向前面挪着。” “黄伴,你也是堂堂司礼监掌印太监,话不要这么粗俗。”皇帝本想板着脸话,可最后还是忍不住扑哧一笑:“辅大人可不是水牛。” 黄锦:“怎么就不是,辅根本就是一头犟牛,讨厌得紧。” 君臣二人同时笑了起来。 照现在他们的表情看来,在黄锦的挑唆下,皇帝好象对更进一步逼迫杨廷和有极大的信心。 可孙淡却不以为然,黄锦抵掌司礼监的时间也太长了,遇到内阁的呈上来的折子有临机处断的权利,碰到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就批两个字“不准”,时间长了,只怕连产生了错觉,觉得内阁和六部都不过是摆设。所谓纸糊的阁老,泥塑六尚,朝臣们是读书人和士大夫的代表,代表着天下舆论的走向,端的上厉害得紧。 连皇帝都拿他们没辙,你黄锦要逼他们让步就让步呀,未免太天真了些? 孙淡不得不在皇帝头上浇上一盆凉水:“陛下,只怕大臣们不会答应这件事的。” 皇帝心中一凉,这才想起了群臣的可怕之处,心中却莫名其妙地有些怯了。 黄锦却不服气:“孙淡,你这话什么意思。天子天子,乃是所有人的君父,难道他们还敢反了不成。再,这次他们既然答应退让,就是一个好的迹象,再加上一个皇字又如何?” 孙淡心中苦笑:人家杨廷和答应退让,那是不想看到朝局就这么烂下去,也不知道住了多少大臣的压力。你如今得寸进尺,杨阁老可不敢头。 皇帝问孙淡:“孙淡,你先前不是服了杨阁老了吗,要不,你再去做一次客?” 孙淡心中一急,让我去服杨廷和,那可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孙淡故意道:“杨阁老倒不是不能上话,可是,光服杨阁老一人只怕没用。陛下忘记毛尚书了,这事没毛尚书头可办不到。臣一见到毛尚书就心中畏惧,只怕没办法服他。” “是啊,别你你,就算是联见了毛澄这个老夫子,有何尝不心中厌烦。这样,杨廷和那里你去跑一趟,至于毛澄那里,联另外找人。”皇帝叹息一声,不得不承认孙淡的是事实。 黄锦见此机会,立即走上前来自动请缨:“陛下,让臣去服毛澄吧,臣一定将这件事办得妥妥当当的。”他并不是知道毛尚书的厉害,觉得自己堂堂一个内相,毛澄不过是一个尚书,也没什么大不了。既然杨廷和都已经默许了,他还什么牛? 不,杨廷和那边还是咱家去吧,这个功劳绝对不能让孙淡分润。 于是,黄锦又道:“一事不烦二人,赫那边,臣一并办了。” 孙淡巴不得有黄锦出来缸,忙对嘉靖皇帝:“陛下,黄公公去正好。臣不过是一个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见了辅大人和毛尚书,那是下级,先得行下级见上官之礼,话也是心谨慎。只怕,到时候见了他们,人家根本就不会给臣话的机会,直接就送客了。黄公公乃是内相,与辅和毛尚书平级,彼此见了面,也好瓶” 黄锦难得提同意孙淡的话,连连头:“是,孙大人所言极是。” 可话刚一出口,黄锦心中却觉察出一丝不妙,这个孙淡怎么反将这件大功劳让与咱家呢,不对,不对啊! 秉着敌人赞成的我就要反对,敌人反对的我就要支持的原则,黄锦隐约感觉自己好象有上了孙淡的当。 不过,这个时候后悔已经迟了,皇帝听了孙淡的话,沉吟片刻,立即道:“孙卿得好,就麻烦黄伴跑一趟。” 黄锦忙道:“是,臣这就去办这件事情。” 等黄锦退下,皇帝对孙淡:“孙卿,你这事干得不错。不过,通州那边你还得跑一趟。” 一弊到又要去通州,孙淡脑袋有些涨:“是,请皇上示下。” 皇帝:“你此去通州,也就是给联带一句话给太后,让她先别急着离开,只需要再等待几日,联一定想办法接她老人家进宫团聚。然后你就回京城来,依旧在联身边听差。” 孙淡大松了一口气:“是,臣这就动身去见太后。” 霍韬的折子一上,立即在朝廷里引起了极大反响。 与此同时,张媳又再次上了一道奏折。 这二人一唱一和,倒将人心都搅乱了。据,已经有人对杨辅和毛澄逼得皇帝母子不能相聚二大为不满,准备上奏折了。 如此一来,本就铁板一块的杨廷和文官体系开始出现一丝裂缝。 对此,杨廷和早有准备,他也觉得自己这事做得有些不妥当。所以,在黄锦跑到他这里来请为嘉靖皇帝父母的尊号上加一个“皇”字时,他竟然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 辅的沉默让黄锦大为兴奋,在旗开得胜的刺激下,他认为自己服毛澄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于是,他也没耽搁,就兴冲冲地朝通州跑去。 就在这个时候,孙淡又一次回到了通州,将皇帝的意思带给了太后,并去毛澄那里汇报自己见杨廷和时所生的一切。 同意料中一样,毛澄立即爆了。